推荐人: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好,叫“Becoming”表示是进行时,整本书讲述的是乔布斯成长为乔布斯的过程。
现在市面上有几十本关于乔布斯的传记,但大部分都是在讲乔布斯创建苹果又被苹果赶出去的一些经历,因为这个时间的乔布斯在媒体上说得比较多。但当他再复出时,几乎很少公开讲话,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有几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过去媒体把乔布斯塑造成为了一个自大狂妄、对人苛刻的人,但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柔软之处。大家都以为乔布斯惯用“现实扭曲力场”施压,却很少知道他喜欢通过散步与人交流。书中他哭过好几次,有一些细节非常感人,尤其是当乔布斯因为生病变得非常虚弱的时候。我跟朋友们聊起这些细节,大家都热泪盈眶。
二、NeXT是中国现在很多创业公司的缩影。被赶出苹果后,乔布斯创立了NeXT。这家公司符合今天中国所有失败的创业公司的特征,比如一开始啥都没有却估值非常高,比如糟糕的企业内部文化,比如任性的企业管理,这可以给今天的企业一个警醒。
三、收购皮克斯是无心插柳的行为,却成为乔布斯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乔布斯与总裁卡特姆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学会了怎样管理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关于这一点,卡特姆的书《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也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建议大家两本书对比着一起看。
四、一度NeXT和皮克斯都风雨飘摇,而“老对手”盖茨顺风顺水,乔布斯第一次产生了自我怀疑。要不是有家庭的支撑,乔布斯可能就完蛋了。乔布斯以前是个“登徒浪子”,拒不承认自己的女儿Lisa。但是后来他变了,他建立了家庭,把Lisa接了回来,从家庭中获得了力量。这本书甚至提到了一个细节,苹果现在的CEO蒂姆·库克是同性恋,乔布斯专门打了一个电话给库克的妈妈,鼓励她支持库克建立一个(同性恋)家庭。而他获得的爱也是惊人的。世人都知晓有人卖肾买iphone,却不知道库克要捐出自己的肝脏让乔布斯延续生命。
五、都认为盖茨的Windows偷了乔布斯的创意,殊不知苹果后来搞iPod、iTunes、iPhone、Apple TV等都是剽窃了盖茨“消费电子+”的创意。后来的乔布斯更善于学习,倾听不同的意见。一开始他不支持App Store的主意,后来知错则改,使整个世界的创意权力向普通人倾斜。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开始到后来,乔布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管理自己的天赋与弱点,乔布斯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乔布斯。皮克斯电影其实是乔布斯命运的一种影射:主人公一开始都是非常自命不凡,后来陷入了低谷,在朋友和家庭帮助之下,人格得到了完善,又重新站起来了。
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乔布斯本质上是一个开创性的人才,能够打破一个旧世界,开创一个新世界,就像毛泽东。但他不是一个建设性人才,也正是身边聚集了像乔纳森·艾维这样善于不断改进的建设性人才,才让乔布斯变得越来越成熟!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说过一句话:“生命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成长,大部分领袖并非生来就如此伟大,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练与成长。”史蒂夫正是这样的,他的故事并不是成功的故事,而是成长的故事。
作者:布兰特·施兰德 里克·特策利
艾德·卡特姆 埃米·华莱士
管理学经典书籍《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有一个非常好的词汇来描述卓越领袖的个性特点:永不满足。柯林斯崇拜的领袖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乔布斯(另一位是丘吉尔),他也把这个词汇用在了乔布斯身上。在柯林斯看来,永不满足比单纯的野心或智慧重要得多,只有永不满足才能自我激励、越挫越勇。永不满足的根源是好奇心,渴望塑造出有意义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柯林斯年轻的时候结识了乔布斯。1988~199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职,第一年教授的是“企业家精神”,他邀请乔布斯来给学生做讲座,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尽管当时NeXT的处境并不好,皮克斯也尚未找到出路,但乔布斯依然充满了人格魅力,既诙谐幽默又和蔼可亲。柯林斯一直和乔布斯保持联系,他认为那时是结识乔布斯的最佳时刻。“结识丘吉尔的最佳时刻是1935年,那时根本没人关注他,”柯林斯说道,“诋毁丘吉尔的人不少,其实每一位伟大的领袖都会招致很多诋毁。但最终人们的评判标准是大局的发展。”和乔布斯一样,丘吉尔也在职业生涯之初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终于重新走向巅峰。
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背景:乔布斯脾气火爆、任性,很多时间表现得更像个孩子,他的任性妄为让员工无可奈何,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更是让员工无所适从。尽管如此,硬件和软件工程师却依然心甘情愿地为他工作。
1980年代,苹果的管理层混乱不堪,但是老员工依然认为苹果有着独特的灵魂,乔布斯就是灵感的源泉。因为乔布斯理解工程师的情感诉求。从本质上来说,工程师的职责就是解决问题。乔布斯向他们提出了不可思议的挑战,为他们设立的目标是电脑行业绝无仅有的。除了乔布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如此看重工程师的工作。设计出一台足以改变行业的电脑,这个目标本身无疑振奋人心,不过对那些才华横溢的程序员来说,为这位老板实现这一目标更是无法抵制的诱惑。
1980年乔布斯负责的麦金塔电脑项目漫长而又曲折的开发进程就是最好的说明。
以年轻的工程师24岁的布瑞尔•史密斯为例,这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在乔布斯的鼓动下,整整在实验室呆了一个月,即便自己的生日那天,也待在实验室里,终于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技术难题。
鞭策史密斯发挥才能只是乔布斯的一个开始。之后他集结了一小群极其富有创意的人,不断赋予他们灵感与动力。“如果你能忍受乔布斯,他一定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一个老员工说道,“他近乎粗暴,但是我想在他的鞭策下变成更优秀的人。”
乔布斯随后带领这群才华横溢的工程师走向成功的巅峰,工程师们最后到达的高度是他们之前从未想象过的。
绝无仅有的谈判能力
背景:超乎常人的口才是乔布斯领导力很大的一个特色,他曾经说服了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合作;他也说服了百事可乐集团的总裁斯卡利不要“卖一辈子糖水”,而是来苹果“改变世界。”
iTune音乐商店在线销售数字音乐让唱片公司忧虑重重,与唱片公司谈判时,乔布斯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为什么不在我这个“围起来的小小花园”里试一试数字音乐销售呢,顺便观察一下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唱片公司有些人依然拒绝承认通过电子渠道分销音乐是必然趋势,另一些人则担心一旦让其他行业来分销歌曲,唱片公司将失去对歌曲的定价权。乔布斯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按照他们的意见对音乐商店和单曲的保护措施做出了改进。
谈判任务艰巨,他需要五大唱片公司的老板全部点头,包括环球、百代、索尼、BMG和华纳。只要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不同意的话,在线商店的货源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获得成功。
乔布斯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他向掌门人展示了自己的技术实力,的确能给音乐界提供安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他又不断提醒掌门人,他们试图忽略的电子化趋势势不可当。如果他们担心与苹果公司合作会失去控制权,那就等着看Napster聪明狡猾的继任者出现后,唱片公司会有怎样的下场。
最终,乔布斯让所有人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唱片公司会觉得自己需要苹果公司的解决方案。
2003年4月23日,iTune音乐商店开门营业,库存歌曲有20万首。开业第一周,购买量达到100万次,截至2003年年底共卖掉2500万首歌曲。
无与伦比的果断自信
背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面临破产风险,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艾德•卡特姆接触了想要收购皮克斯的乔布斯,以下是卡特姆的回忆。
乔布斯的果断自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爱寒暄,而是一个劲儿地提问:你们的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他用“好得令人发狂的产品”来描述能让他信服的东西。
虽然我总在重申要在身边安排比自己聪明的人,但乔布斯的强大是如此与众不同,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当时,媒体上正在主打一支广告,广告的主角后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 一位男士深深地坐在一张真皮镀铬的勒•柯布西耶沙发中,长长的头发被面前的立体声音响“震”得往后飘飞。和乔布斯在一起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他就是那台音响,而其余所有人都是坐在音响前的那个男人。
一天下午,乔布斯来到卢卡斯影业,参观了我们的硬件实验室。和上次一样,他以“不得答案誓不罢休”之势进行了一番打探。乔布斯盛气凌人的个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我仍然记得他转向我,平静地告诉我他想让我把职位交给他时的情景。他解释说,一旦他顶替了我,我就能从他身上获益良多,这样一来,我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具备独立管理公司的能力了。其实,当时公司本来就是由我独自管理的。但他这种肆无忌惮的作风还是让我深感佩服。他不但打算顶替我执掌公司的领导大权,竟然还想让我甘之如饴!
乔布斯做派强硬——说是冷酷无情也不为过。和他聊天,话题总会被他引向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你不仅要警惕设防,还必须全情投入。我逐渐意识到,单单这一点就很锻炼人。
举世无双的战略眼光
背景:在皮克斯工作期间,乔布斯带领员工完成了《玩具总动员》,万事俱备,只欠上映。以下还是卡特姆的回忆。
随着《玩具总动员》的上映日期不断临近,乔布斯心里有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项有望改变整个动画领域的伟大工程。在这场变革发生之前, 他打算让皮克斯上市。
“这主意欠妥。”约翰•拉塞特和我回应乔布斯,“我们应该多制作几部电影再说,这样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
乔布斯却不赞同:“我们的机遇就在当下。”
他陈述了他的观点:我们先假设这部片子会大获全胜。那么,迪士尼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就会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因为他为迪士尼制造了一个危险竞争者。乔布斯预言说,《玩具总动员》一上映,艾斯纳就会试图重拟我们的合约,尽力将我们以合伙人的身份拴在身边。乔布斯表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希望与迪士尼达成平分收益的协定,他认为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地位上占上风。想要达成这一点,我们必须备足电影制作的一半经费。要筹得这笔巨大的款项,我们除了上市别无他法。
就这样,他的观点又一次在辩论中获胜。
事实证明,乔布斯是正确的。我们的第一部电影创造了票房纪录,梦想似乎即将实现。我们的首次公开募股筹得了近1.4亿美元的资金,成为1995年最大规模的IPO。几个月后,艾斯纳的电话如期而至,他希望与我们重新商讨合同条款,与我们继续合作下去。他还接受了乔布斯提出的对半分成条件。这让我瞠目结舌:乔布斯的预言成真了。他的洞察力和执行力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无可比拟的反省能力
背景:经历了11年多的挫折,乔布斯再回到苹果,整个人发生了蜕变。皮克斯的经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下是皮克斯总裁卡特姆的回忆:
约翰•拉塞特说过,乔布斯的生平就是古典式的英雄之旅。因傲慢自恃而被人从亲手创建的公司中驱逐出来,然后披荆斩棘,历经各种冒险,最终变得更强大,关于乔布斯的蜕变以及皮克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真是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但在此,我暂且做个总结:失败让乔布斯变得更强大,更明智,也更平易近人。最初9年中的失败和挑战,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让大家变得更加谦卑、虚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困难中的相互扶持,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也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了。
在一起经历磨难的过程中,我和乔布斯逐渐磨合出一种合作方式,也逐渐产生了对彼此的理解。当我们意见相左时,双方都不愿妥协,我就不管那么多,直接按照自己的提案去做,可一旦碰到这种情况,乔布斯绝对不会质疑我。尽管他固执己见,但他懂得尊重别人的热情。如果我对某些事情抱有强烈的信念,那么这信念也能感染到他,他会觉得有这样的信念至少不会全盘皆输。
在谈论并购带来的挑战时,乔布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大约20年前,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苹果公司正在研发两款个人电脑,一款是Mac,一款是Lisa,乔布斯当时负责的是Lisa的研发。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也承认自己没有尽职尽责:他不但没有激发团队的灵感,反而打击他门说Mac研发团队早已占了上风。这等于是在告诉自己的团队他们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乔布斯告诉我们,这支团队被他打击得一蹶不振,而他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当时的做法是错的。他接着说,如果这次并购成功,“我们要做的不是给迪士尼制造挫败感, 而是要为他们鼓劲”。
在拯救NeXT,与迪士尼谈判以及推动皮克斯上市的过程中,乔布斯培养了自身的纪律性,也领会了耐心的价值,也从皮克斯学会了如何管理才华横溢的创意团队。他见证了约翰•拉塞特和他的团队如何把最初制作电影的想法慢慢演变成《玩具总动员》这部杰作,也看到了产品打造过程中的曲折与漫长。他将这一切与自己原有的才华结合,通过一项又一项谨慎的决策,带领苹果走上一条缓慢却又坚定的复苏之路。
从未改变的坚定信念
背景:1997年秋天,重回苹果的乔布斯面临的烂摊子可能会让世界上任何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头疼,但是他慢慢地展现出了在被放逐的11年里学到的东西。
乔布斯依然给团队设定了看似无法完成的目标,这方面他丝毫没有改变。但是有两点变化却让团队更容易实现他定下的目标。一方面,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如果原本的目标有局限性或是出现了新的机遇,乔布斯愿意变通;另一方面,他所召集的团队是最富有才华的一群人,他们本身胸怀大志,乔布斯的鞭策也不断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和突破极限的渴望。“我之所以喜欢给乔布斯干活儿,”库埃说道,“是因为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事。”
2001年年初,苹果公司高管埃迪•库埃当时还是一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他在开会时向乔布斯抱怨道,“我们无法做出更好的产品了,我们现在的处境跟1997年相比没改善多少。”“你必须得坚持,”乔布斯告诉他,“客户会多起来的。”乔布斯的耐心令人钦佩,不过他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坚信,人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苹果产品的优越之处。迈入新世纪后,乔布斯依然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他的公司虽然目前销量稳定,但增幅并不快,苹果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必须是一类全新的产品。
2000年1月5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上,比尔•盖茨向3000名观众讲述了微软将如何“开启‘消费电子+’时代”。盖茨的演讲是预言,是警告,也是一幅蓝图,他描绘出一系列发展趋势和家庭的未来:设备与设备之间将实现互联互通,用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数字内容和程序,可以在家里玩全新的交互式电子游戏,电子产品将使用触摸屏和智能软件。盖茨告诉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这就是数字技术给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影响,无论你们是否愿意,这一趋势都无法逆转。
彼时,微软正处于辉煌的巅峰,而另一家正在垂死挣扎的公司却最终实现了盖茨的愿景。这家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跟随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最终实现了盖茨的愿景。
未来几年,乔布斯将带领苹果踏上全新的征程。未来属于苹果,而非微软,虽然当时没人能猜到这一点。
本文根据中信出版社的
《成为乔布斯》和《创新革命》两书整编
夜夜梦中见
1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p2vbDQT7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OR 2+396-396-1=0+0+0+1 --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OR 2+97-97-1=0+0+0+1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OR 2+821-821-1=0+0+0+1 --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OR 2+163-163-1=0+0+0+1 or 'cK8vUbms'='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 OR 2+967-967-1=0+0+0+1 --
作者回复
夜夜梦中见
1*if(now()=sysdate(),sleep(15),0)
作者回复